世界对中国兴趣为何越来越大 “文化外交”润物无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7-07-27 10:25:17
今天,全世界到处都在谈论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世界对于中国的兴趣从来没有今天这么大。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连续28年以年均9.7%的速度增长,西方经济学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世界上研究中国经济的人多了起来。支撑经济的是文化。所以,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在迅速上升。做好文化外交的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文化是软实力,软实力和硬实力是不一样的。软实力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1、渗透性强;2、软实力是指导硬实力的;3、软实力是人们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了解了上述三个特点,我们就明白做好文化外交、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能大轰大嗡,不能搞运动。因为,大轰大嗡,搞运动,宣传意味太浓,容易引起对方的怀疑和反感。这样做,又恰恰违背软实力的基本特点。我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像杜甫那首题为《春雨》的诗中所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最好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软实力最重要的特点是人家要喜欢你。喜欢的背后是人们觉得你这是好东西,了解它对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扩大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智慧大有好处。 2000年冬到2001年初,在法国举行的中国文化季期间,在巴黎著名的小宫殿举行了中国出土文物精品展。我陪同希拉克总统观看这个展览,看了一个半小时,他看得津津有味、流连忘返。法国的冬季是多雨的季节。法国人一般来讲是没有多少耐心的。但是,为了看这个展览,法国人在冬季雨中打着雨伞排队45分钟才能进到小宫殿的门里,从门口到看到展品大约还要等上半个小时。但是,法国人就心甘情愿在那里等着。整个出土文物展没有一句话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现代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但是,有一位法国人在看完展览之后,抓住我说:“吴大使,我现在明白了,中国现代化建设搞得这样好、这样成功绝非偶然。你们的成就植根于你们几千年的文明。你们在几千年之前就非常优秀。” 我在欧洲当大使期间,外国人多次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吴大使,您能不能向我推荐一本介绍中华文化的书?”我很惭愧,我介绍不出来。中国人写的介绍中国文化的书要么太长,要么太专。我觉得要组织我们国家有才华、懂得中国文化的作家写出几本通俗易懂、喜闻乐见、从不同角度介绍中国文化的书。写书的人不仅要懂得中国文化,而且要懂得外国的公众,要懂得外国人的兴奋点和思路。写出的东西中国人喜欢,但外国人不喜欢,不行。写这样的书很不容易,不能求全责备。如果有中国人有能力用外文直接写那就更好。如果不能用外文直接写,也可以请外国人参与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对中文的内容适当做一些调整。 总之,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必然的。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文化外交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部分。我们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仅需要在国内的华夏子孙,而且需要海外的华夏子孙参与。海外的华夏子孙对当地的情况比较了解,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他们的参与,可以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
| 相关文章>>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