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简体中文|繁體中文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文化 | 专题 | 评论 | 展览 | 娱乐 | 动漫 | 人物 | 品牌 | 经营者
文化名人 | 财富人生 | 方盛品牌城 | 网络学院 | 文化高峰论坛 | BLOG | 论坛 | 传媒联盟
成交萎缩 投资者热情骤降--股市的这个夏天有点冷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07-07-16 09:22:21


 前一阵子还拥挤不堪的营业厅现在空出了许多座位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眼下沪深股市在炎炎盛夏也“犯起困来”。目前两市成交量急剧萎缩,7月13日更是不足千亿,只有844.2亿元。这一数字仅高于2月5日的815亿,为今年以来两市成交量第二低。

    前期一度熙熙攘攘的证券营业部,如今也冷清了许多。很多投资者手里的股票被深深套住,短期解套无望,已经没有心情往营业部跑了。与此同时,一些财经网站的浏览量也急剧下降,红火一时的证券博客也迅速冷了下来。

    业内人士指出,近期新股扩容加速、市场资金面明显偏紧,以及投资者的普遍观望心态,是导致近期股市“冷清”的重要原因。

    缺乏增量资金

    进入7月份以来,沪深股市交易量便持续萎缩。两市成交量由前期高峰时的4000亿元左右锐减至1000亿元水平。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信息部主任李锋表示,本周有关部门将发布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数据,宏观调控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诸如取消利息税、加息、发行特别国债等利空措施随时可能实施。“市场在此阴影笼罩下,追高动力明显不足,套牢者等待反弹解套。另一方面,目前投资者杀跌意愿也不强,毕竟牛市思维目前尚未改变。这就导致市场交投不活跃。”

    目前新股发行节奏明显加快,7月12日,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4只新股同时申购发行,而23日又将有中核钛白、宏达经编两只新股发行。在二级市场赚钱效应下降情况下,部分场内资金转到一级市场申购新股,这也分流了部分资金。

    李锋指出,近期二级市场资金供应明显偏紧,自6月5日发行4只新基金后,除新批几只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外,至今没有再批一只新的开放式基金。这期间通过基金共新增了700至800亿左右资金,但主要集中在前期,近期增量资金则明显不足。李锋还表示,由于市场短线财富效应大为减弱,而且印花税上调也增加了交易成本,因此市场短线投机资金不活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交易量。

    近期A股开户数持续下降,每天仅有六七万户,散户入市积极性不高。“市场缺乏赚钱效应,目前除部分基金外,无其他增量资金入市,由此导致成交萎缩。”民族证券策略分析师徐一钉认为。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所长彭砚苹则表示,一方面股指短期上涨动力不足,投资者入市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在当前位置,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卖出股票的意愿也不强。目前基金拿在手里的多是非交易型股票,这部分股票一般是长期持有,而交易型股票在前期高位已基本出清。“买卖意愿都不强,这就导致目前市场交易极度萎缩。”

    调整仍未结束

    针对投资者对目前交易萎缩的股市走势有些迷茫,彭砚苹表示,虽然股市长期向好趋势未改,但短期在各种复杂因素作用下需要震荡调整。

    “预期上市公司中报业绩不错,将对市场上涨提供支持。但由于前期股市上涨过快,许多公司股价已透支未来业绩,有的公司股价已将2008年业绩反映出来了,因此调整自然是情理之中的。”她说。

    彭砚苹认为,市场未来将维持震荡格局,这一运行特征会贯穿第三季度,而且震荡区间将加大。“这期间有一个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即股指期货。如果股指期选在第四季度推出,那么在其出来前期,股指在大盘股拉抬下有望突破5000点;如果股指期货今年出不来,那么股指再创新高的难度将加大。”

    李锋指出,由于上方面临60日均线压力,并已逐渐逼近前期高点,股指短期反弹空间有限,大涨的可能性更不大。

    徐一钉则表示,上周市场反弹力度比较弱,因为许多前期未出来者都采取了逢高减磅的策略,这也致使此次反弹空间有限。“预计本周或下周本次反弹就会结束,股指将再次考验3500点的支撑。总之,自5月30日以来的调整仍未结束。”
 
 
 
    中国文化传媒网声明:本频道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相关文章>>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网站动态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版权说明 | 隐私权保护 | 专家顾问 | 法律顾问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101101
上海电话:021-62681277(总机)   传真:021-62681277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方盛文化传媒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1 方盛文化传媒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沪网文(2011)0685-077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上海方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媒联盟:方盛艺术品收藏网